你提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因为汉语里似乎没有专门的词称呼你们的这种居住关系——这又是因为这种居住关系在中国比较少见。我的理解,你和你的朋友是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从同一个大门进出,但是进去以后你们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封闭的卧室、厨房、卫生间,共用的空间只有起居室(客厅)。这种住房格局在中国是很少见的。
你们在同一套房子里住,能不能叫“同房”呢?不能,因为“同房”is a euphamism for having sex of married couples. 那能不能叫“同室”呢? 似乎也不能,因为“同室”或“舍友”一般指住在同一间宿舍里的其他人。
也许你可以把你那位同住的朋友叫做“房友”。虽说这个词可能是新造的,但是读者基本上能够知道你所说的人和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居住关系。这种根据需要,临时新造一个词的做法是允许的。如果这种表达有客观的需要,并且没有被其他更好的新造词排挤掉的话,这个新造词就会在词汇中保留下来,成为通用词。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不是住在同一个房子里,而是住在由很多单元房(apartment)构成的公寓楼(apartment block)里面,你们就是“隔壁”或“邻居”(可以是住得比较近但不是隔壁的人)。
目前,我国大陆城市居民大多数是住在公寓楼里,每家一个单元房。除了楼道不与邻居共用空间。单元房里面的最常见的布局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三室一厅一厨一卫。这两种布局是最常见的。此外还有四室两厅一厨两卫等等其他布局,但一般都是一个家庭独住。较老的公寓楼一般不带有车库。新建的公寓楼一般有地上、地下的车库或露天的停车场。像国外那种建造出来专门供出租的公寓楼现在还很少。
不差钱的富豪可以购买或建造独栋别墅,比较有钱的可以购买连体别墅。
现在城市住房很贵,是城市居民首要的经济负担,普通老百姓被住房压得喘不过气。房地产泡沫是当前中国经济和民生中的一大弊病,它制造虚假繁荣、抑制消费和经济增长,增加民生痛苦。但是政府又不敢采取严厉措施进行调整或打压,因为那样会造成经济“增长”率大幅降低,同时新生的经济增长点又不够弥补它的降幅。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财政体系是地方的收入大部分被中央拿去了,地方政府开支大、收入少,只好“卖地”找钱。正是这两个原因不断推高房价,使大陆的城市房价二十年间增长了十几倍,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
尽管压力大,但是现在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总而言之还是比过去好多了。过去城市住房中还有一种奇葩的“团结户”形式,更常见的是空间小、不方便、无隐私的“筒子楼”住房形式,都是经济不发达的表现。(关于什么是“团结户”、“筒子楼”,你可以“百度”一下)。
目前农村居民的居住空间要优于城市居民,几乎家家都住别墅,但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或家庭,住房质量、卫生条件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