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liff
中国人知道了 日制汉语? 警察 歴史・民族・国家・宗教・信用・自然・侵略・手続・取缔・取消・引渡・目的・宗旨・代表・代価・现金・譲渡・国债・基准・场合・伝统・継承・基地・元素・要素・学校・学生・警察・派出所・宪兵・検査官・写真・法人・保険・常识・强制・経済・干部・铅笔・出版・支配・哲学・理想・作用・新闻・図书馆・记者・社会・主义・野蛮・発起・革命・思想・运动・计画・金融・交通・现実・会话・反対・原则・人道・演说・文明・広场・人民・工业・意识・论文・解放・进歩・义务等等, 都是日本人传出的单词。 我的大部分中国朋友不知道这么事情。 学习日文的人知道了这么事情吗? 以下是1984年12月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所包括的“日源外来词”之整理表。此表底稿是已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孙兰荃于2006年2月14 日发表于“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的日语词汇》(按假名音序排列,用日本简化字书写),横线部分是在下补充的,诚惶诚恐。 <あ>亜鉛(即“锌”) 圧延 圧延機 味之素 暗示 安打 <い>胃潰瘍 医学 尉官 意識 意匠 市場 遺伝 異物 意訳 入口 陰極 印象 因子 吋(インチ) <う>浮世絵 打消 内幕 右翼 運転手(即“电车、汽车等的司机”) 運動 運動場 <え>衛生 影象 栄養(即“营养”,词典无“荣养”条目,“营养”条目中标注“栄養”与“営養”两种写法) 液体 演繹 園芸 演出 演習 演説 演奏 遠足 燕尾服 鉛筆 <お>大熊座 覚書(即“备忘录”) 温室 温床 温度 老婆(おばさん)(在下复查了一下,词典里未有“老婆”这词) <か>階級 回収 会計 会談 改訂 海抜 介入 改編 解放 解剖 会話 化学 科学 拡散 革命 歌劇 可決 貸方 火成岩 化石 仮想敵 カタル(意为“卡他”,即粘膜炎,按词典标注不属于日源词) 活躍 過度 課程 仮定 仮名 金絲雀(カナリア)(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金糸雀”)化膿 歌舞伎 株式会社(另有词条“会社”) 紙型 科目 借方 間欠泉 間欠熱(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間歇泉”与“間歇熱”) 看護婦 幹事 感性 間接 幹線 寒帯 簡単 鑑定 幹部 寒流 <き>機械 機関 企業 喜劇 記号 騎士 気質 基準 汽船 規則 気体 基地 基調 汽笛 規尼涅(キニーネ)(即“奎宁”) 帰納 規範 気分 気密 客体 脚本 客観 脚光 弓道 教育学 協会 教科書 競技 狂言 共産主義 教授 強制 協定 共鳴 教養 共和 巨匠 巨星 巨頭 虚無主義 基督(教)記録 瓩(キログラム) 粁(キロメートル)金額 金婚式 緊張 金融 <く>空間 駆逐艦 組合 倶楽部 訓育 訓令 訓話 <け>計画 警官 契機 景気 経験 経済 経済学 警察 形而上学 軽工業 係数 系統 経費 刑法 系列 化粧品 結核 決算 血色素 血栓 権威 牽引車 権益 権限 堅持 建築 検波機(即“检验器”, 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検波器”)憲兵 憲法 <こ>公営 講演 効果 交換 交感 神経 広義 抗議 校訓 航空母艦 広告 交響楽 工業 講座 交際 公債 講師 高射砲 講習 攻守同盟 高周波 公称 光線 酵素(即“酶”) 公訴 講壇 膠着語 高潮 交通 肯定公認 光年 公判 広報 公僕 公民 高利貸 公立 網領 拘留 高炉 小型 国際 国事犯 黒死病 国税 国体(国家体制)克服 小熊座 国立 故障 固体 国教 国庫 固定 咖啡 固柯(コカ)(一种药用植物,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古柯”) 可卡因 虎列刺(コレラ)(即“霍乱”) <さ>最恵国 催眠(另有词条“催眠术”) 細胞 索引 作者 策動作品 作物 錯覚 茶道 左翼 参照 参観 参看 <し>紫外線 死角 士官 刺激 施工 施行 指数 支線 自然淘汰 思想 市長 思潮 失効 質量 失恋 使徒 指導 支配 指標 支部 私法 資本 資本家 社会 社会学社会主義 社交 社団 宗教 集結 集団 集中 終点 就任 主観 主食 主義 手工業 主人公 主体 出超 出庭 主動 出発点 出版 出版物 主筆 止揚(即“扬弃”) 少尉 昇華 消化 消火栓 商業 消極 証券 少将 象徴 承認 消費 商法 消防 触媒 処女作 処女地 所得税 初夜権 所有権 進化 進化論 真空管 神経 神経過敏 神経衰弱 信号 信託 進展 進度 侵犯 審判 審美 新聞記者 審問 信用 心理学 侵略 私立 資料 <す>水準 水成岩 水素(即“氢”) 膵臓(即“胰”) 水密 <せ>世紀 成員 清教徒 制御器(即“控制器”) 制限 制裁 政策 精算 生産 生産関係 生産力 精神 静態 生態学 政党 性能 製版 成分 生命線 制約 生理学 世界観 積極 接吻 節約 銭(此处指日本货币单位) 腺 繊維 選挙 宣戦 尖端 銑鉄(意为“生铁,铸铁”) 宣伝 専売 旋盤 尖兵 糎(センチメートル) <そ>蒼鉛(即“铋”) 総合 創作 想像 相対 総動員 総理 総領事 組閣 速度 訴権 組織 素質 組成 速記 曹達(ソーダー)(即纯碱) <た>単位 探海灯 単元 単行本 炭酸瓦斯(即“二氧化碳”) 炭酸加里(即“碳酸钾”) 単純 探照灯 短波 蛋白質 単利 退役 退化 大気 大局 対象 隊商 大正琴(发明于大正初年的拨弦乐器) 体操 太陽灯 但書(法律条文中“但”字以下的部分) 搨搨米(たたみ)(词典中词条实际写作“塌塌米”,标注的是“畳”) 立場 对照(漏写) <ち>地下水 知識 地質 地質学 地上水 窒素(即“氮”) 仲裁 仲裁人 注射 抽象 丁機(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丁幾”,词条为“丁几”,即“酊剂”) 寵児 長波 直接 直流 儲蔵 貯蓄(词典中标注“儲蓄”与“貯蓄”两种写法) 直覚 直感 直径 窒扶斯(チフス)(即“伤寒”) <つ>通貨収縮 通貨膨脹 坪 <て>低圧 抵抗 低調 低能 低能児 敵視 哲学 鉄血 手続 手榴弾 天主 展覧会 転炉 <と>等外 登記 投機 登載 投資 謄写版 徳育 特長 読本 特務 時計 図書館 特権 取消 取締 噸(トン,漏写) <な>内閣 内勤 内在 内服 内分泌 内容 <に>肉弾 二重奏 日程 入場券 入超 任命 <ね>熱帯 年度 <の>能楽 農作物 能動 能率 能力 <は>配給 俳句 背景 配電盤 博士 白熱 博物 派遣 覇権 白金 発明 版画 反感 半旗 反響 半径 判決 反射 汎神論 汎心論 反対 範疇 反動 反応 白旗(漏写) <ひ>悲観 引渡 非金属 悲劇 否決 比重 否定 必要 否認 批評 百日咳 評価 表決 標語 標高 表象 標本 日和見主義(即“机会主义”) 平仮名 広場 品位 <ふ><へ>風位 風雲児 封鎖 復員 副官 複製 複式 副食 副手 復水器 服務 服用 不景気 付着 不動産 雰囲気(氣氛)平面 変圧器 呎(フート,漏写) <ほ>方案 封建 方式 方針 放射 保障 法人 法則 法廷 法律 飽和 保険 本質 <ま><み>漫談 漫画 漫筆 密月(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蜜月”) 密度 見習 美濃紙(日本美浓地方所产的一种绵纸) 身分 脈動 民主 民法 粍(ミリメートル) 哩(マイル,漏写) <む><め><も>無産階級 無産者 目(此处指“筛目,筛号”与“网目,网眼”) 明確 明細表 命題 免許 毛細管 盲従 黙劇 黙示 目標 物語 目的(漏写) <や>碼(ャード)(漏写) <ゆ><よ> 唯心論 優生学 唯物論 輸出 輸入 輸尿管 羊羹 陽極 要素 溶体 溶媒 予算 予備役 読物 油槽车(即“油罐车”漏写) <り>力学 理事 理性 理想 理智 立憲 理念 流行病 流線形 流感 了解 領海 領空 量子 領土 理論 臨床 倫理学 淋巴(リンパ) <る>類型 累減 累進 <れ><ろ><わ>例会 冷戦 冷蔵 冷蔵庫 列車 論戦 論壇 論理学 和服 和文 浪人 劳働 劳働者 劳働组合 劳作(漏写) <が>概括 外勤 外在 概算 概念 外分泌 概略 学位 学士 学府 学歴 学会 画廊 瓦斯(ガス) <ぎ>議員 議会 議決 技師 擬人法 義務 銀行 銀婚式 銀幕 銀翼(指“飞机”) <ぐ>偶然 具体 軍国主義 軍需品 軍籍 軍部 <げ><ご>芸術 劇場 下水道 原意 現役 現金 原罪 原作 原子 現象 現実 元帥 元素 原則 幻燈 原動力 原理 号外 語源学 <ざ>財団 財閥 座談 雑誌 座薬(词典中标注“坐薬”与“座薬”两种写法) <じ>時間 時効 時事 事態 実権 自治領 実感 実業 実績 事変 事務員 自由 重工業 重曹(即“小苏打”) 重点 柔道 受難 浄化 常識 上水道 情操 情報 常備兵 静脈 剰余価値 序曲 除幕(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序幕”) 自律 人格 人権 人選 人文主義 訊問 陣容 人力車 <ず><ぜ>図案 絶対 前衛 前提 <だ>台(此处指车辆、机器、设备的单位) 代議員(词典中实际标注的是“代議士”,意为“议员”) 代言人台車(即“转向架) 代表 大本営 談判 暖流 <で>出口 電子 電車 伝染病 電池 電波 電報 電流 電話 <ど>動員 導火線 動機 動議 道具 動産 同情 動態 動脈 動力学 動力 独裁 独占 <ば>場合 陪審 陪審員 場所 番号 <び>美化 美感 備品 白夜 敏感 麥酒(ビール)(即“啤酒”) <ぶ>舞台 物質 物理 物理学 文化 分解 文学 文庫 分子 分析 分配 文明 〔结尾词〕 (1)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等 (2)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3)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等 (4)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等 (5)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等 (6)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等 (7)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等 (8)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等 (9)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等 (10)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等 (11)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等 (12)线: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等 (13)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等 (14)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等 (15)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等 (16)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等 (17)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等 (18)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19)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等 (20)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等 (21)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等 (22)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等 (23)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耽美",完全就是日文 ,"腐女"也是。"小宇宙""爆种""全开""元气满满"都是日文动画直接过来的, "手办""周边""声优"都是日本动漫的产物 "宅男宅女"也是 。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1996年写过文章,指出「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话完全是由日语来组成的。文章中将来自日语的外来语分为以下几类: 一、修饰词+被修饰词 (1)形容词+名词 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 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图书馆(“俱乐部”——波斯猫追加) (2)副词+动词 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 假设 二、同义词复合 例: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 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 三、动词+宾语 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 例: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 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其他还有: 〔动词〕 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 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工艺美术 〔结尾词〕 (1)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等 (2)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3)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等 (4)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等 (5)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等 (6)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等 (7)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等 (8)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等 (9)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等 (10)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等 (11)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等 (12)线: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等 (13)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等 (14)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等 (15)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等 (16)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等 (17)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等 (18)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19)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等 (20)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等 (21)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等 (22)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等 (23)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耽美",完全就是日文 ,"腐女"也是。"小宇宙""爆种""全开""元气满满"都是日文动画直接过来的, "手办""周边""声优"都是日本动漫的产物 "宅男宅女"也是 。 如果我说,「经济」、「社会」、「哲学」、「人权」、「解放」、「主义」、「知识」、「教授」、「文化」……等等这些词汇是日本人创出的,是不是会令许多以 中文为母语的人跌破眼镜、摔倒在电脑前?实在很抱歉,不过这是事实,所以请各位网友先重新戴上眼镜,不戴眼镜的人也请您从椅子下爬起,再度坐到电脑前听我 娓娓道来吧。 清末,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各列强的侵略对象,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一些忧国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中国应该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于是发起戊戌变法。 百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等数十人,废除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令。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日本。 到日本后,梁启超在横滨创办了报纸《清议报》与杂志《新民丛报》,一方面继续鼓吹维新运动,另一方面积极介绍日本的国情民风,并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日 语、勤读日文书。他创办的报纸与杂志中频繁使用了一些中文没有的日制汉语。因当时日本有众多外文翻译书,一些中国原本不存在的西洋思想主义词汇,早就让日 本翻译家创出了。梁启超大量运用这些日制汉语,将新知识介绍回中国。

接着是留日热潮。1896年,第一批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仅有13人,但于1905年时已骤增至8千人。据说,1896年至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总计有6万1千多位留日中国学生陆续到日本学习新知识,其中正式自学校毕业的不及1万2千人。 这些留日学生在习得日文后,马上动手翻译各种日文书,在中国刮起一股日文翻译书旋风。当时的翻译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根据1945年的资料记载,那时代被翻成中文的日文书多达2千6百种。 当时的留日学生不但组成「翻译组织」,创办《译书汇编》、《游学译编》杂志,甚至组成「教科书译辑社」团体,将日本所有中学生教科书全部翻成中文。除了翻译日文书之外,留日学生所写的文章内也都大量引用日制汉语。反正都是汉字,不须要重新翻成中文。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坛出现许多留日派作家,主要人物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夏衍等。这些中国新文艺代表作家也都积极在自己文章中使用日制汉语。例如中国大文豪,也是中国新文艺领导者──鲁迅,就强烈主张旧有中文不够用,必须导入外来语。 鲁迅所谓的「外来语」正是日制汉语。他的文章中国味非常浓厚,但是仔细寻找,还是可以找到「万年笔(钢笔)、日伞(洋伞)、人力车、定刻、构想、直面、车掌、残念 (遗憾)、夕方(傍晚)、丸、时计(时钟)、名所、写真(照片)」等日文。

对于大量日制汉语涌入中国这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梁启超是赞成派代表,另一位翻译大师严复是反对派代表。梁启超虽是赞成派代表,但有些词,起初他也是 无法接受,例如「经济」、「社会」这两个词。严复主张中国古语中有「经世济民」这词,可是「经世济民」是整治世间、救济人民的意思,应当相当于「政治」, 而非「经济」。 于是,梁启超用「资生学」、「富国学」、「平准学」;严复用「计学」,各自取代了「经济」这词。其他例子有:物理学→格致学、地质学→地学、矿物学→金石 学、杂志→→丛报、社会→人群、论理学→名学、原料→天产之物、功利主义→乐利主义……;前者是日制汉语,后者是当时的翻译中文。这两种词汇曾经共存了一 段日子,结果是日制汉语取得最终胜利,梁启超也就不得不使用「经济」、「社会」、「哲学」等这些日制汉语了。 另有一点很有趣,为了翻译日文书,当时的翻译家「基于」日文文法,也不得不创出一些中文新词:基于、关于、对于、由于、认为、成为、视为……,这些都是自日文文法翻成中文的词。连毛主席那篇著名的「实践论」论文,里面的词句正是有四分之一是日制汉语。 其实以上这些由来,不要说是中国人,日本人本身也罕得有人知道。我是因为时常使用中日、日中辞典,本来就稍有涉猎,后来详细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才知道现 代中文有关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术语中,大约有七成(上千个左右)词汇都是来自日文。所以先前跌破眼镜的人请不用哀叹,因为老实招来,我是第一个先跌破 眼镜并且摔得四脚朝天的人。 什么?这没什么好惊奇的,不值得摔到椅子下?好,那么再来一段: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福祉、营业中、人权、特权、背景、化石、环境、艺 术、医学、独占、交流、否定、肯定、假设、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阶级、公开、希望、法律、活动、命令、失踪、投资、抗议、化妆品、银行、空间、 警察、景气、经验、经济恐慌、现实、元素、建筑、杂志、国际、紫外线、酵素、时间、市长、失恋、宗教、集团、新闻记者、接吻、蛋白质、抽象、通货收缩、通 货膨胀、电子、电报、电话、传染病、投资、图书馆、悲剧、否定、否认、舞台、方程式、蜜月、本质、无产阶级、领海、领空、领土、冷战、论坛……对不起,不 写了,上千个词汇,又没稿费可领,我白写这么多干嘛? 总而言之,我非常佩服战前的日本翻译家,他们真是伟大。反观现代的日本翻译家,明明有旧有日制汉语可以替代的词,却硬要翻成音译片假名,以炫耀自己的外语知识,使得一些上了年纪的日本人在报上读者投稿栏中叹道:「我越来越看不懂现代日文。」 所幸,九十年代末,日本政府一声令下,将行政机关内流通的公文或是政令文宣中一些杂七杂八的音译词,通通改为原本就已存在的日制汉语,以免国民看不懂。 附记:主要参考资料取自上海外语大学陈生保教授所发表的论文(陈教授另有相关方面的日文著书),而此篇文章则于1999年10月31日发表 894年的遣唐使廃止以后日本没有学习大陆技术文化。 因为已经没有学习的东西了。 我在中国第一次学了中文半年。不过我会写中文。为什么?因为现代中国人用日制汉语非常多。一般口语上的60%的单词是日制汉语。 日本人喜欢连续2个汉字。比如日本的姓 2个汉字 名2个汉字。 如果中文和日文的单词一样的话,意思也差不多(没说100%)。 日文口语上用唐朝时代的汉子大部分是一个。 比如 口语:说 はなす 唐朝时代的 文章:会话 かいわ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制汉语。 如果学习日文的中国人知道这个汉字历史的话,也学习日文也比较简单。发音不一样,可是意思差不多。 应该学习日文的速度也变成快。我也一样了。日本人知道这个汉字历史。 所以没有冲动,很一般的。我不知道除了汉字创造以外中国人知不知道汉字历史。现在也中国人拿出来新的日制汉语。因为中国人喜欢看日本漫画卡通,所以翻译的时候直接用日本人最近传出的新单词。然后中国人在生活上用新的日制汉语。真的越来越多的。因为中国人用最近日本人传出的新日制汉语,所以我不需要学习这么单词。我已经知道这个单词意思。对我和学习日文的人越来越方便啦~(^_-)-☆我支持中国人用日制汉语。>一般口语上的60%的单词是日制汉语???不知你这个60%的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是晚于和落后于日本的,但这不代表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来自日本! 一般口语上的60%的单词是日制汉语???不知你这个60%的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是晚于和落后于日本的,但这不代表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来自日本! 1,你这次用了词语。 怎么,统治,出来,中国,近(代),现代 ,发展,落后,日本,汉字 10个 2日制汉语 数字,统计,近(代),现代,发展,代表2回,大部分。8个 你用了80%的日制汉语 >数字,统计,现代,发展,代表2回,大部分。 这个都是日制汉语。你用了80%的日制汉语我说出我是从那些网站把内容转载过来。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8282652.html 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116/04/13012_977545.shtml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d22940100c6y1.html
Mar 29, 2010 7:10 AM
Answers · 12
My name is Stella Oneil ,i saw your profile and i became interested in you,i will also like to know you the more,and i want you to send an email to my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so i can give you my picture .Remember the distance, co-lour or language does not matter but love matters a lot in life.
July 30, 2011
的确用片假名多呢。用片假名发现外语的音调。 日文有片假名 平假名 汉字。日本人原来喜欢外国文化呢。汉字也是外语。 用片假名的最好的点就是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可以用片假名发音聊天儿呢。 没有学习外语的人也可以讲外语。因为经常在日本说外来语。 我也是啊。比如 スリープ sleep 英语圈的外国人听懂呢。 这样的外来语好多呢。
November 27, 2010
汉语中是有很多字词在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这我是知道的。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啊,引进日本语汉字以扩充汉语汉字恰恰是因为中国的落后,日本的自强。这没什么不服气的。反倒是2战后日本语中的汉字大大减少了,我有点小失望,虽然知道其原因。
November 27, 2010
一般口语上的60%的单词是日制汉语???不知你这个60%的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是晚于和落后于日本的,但这不代表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来自日本!
April 2, 2010
不过是断章取义,扩大了你们日语对中文的影响罢了。
March 31, 2010
Show more
Still haven’t found your answers?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and let the native speakers help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