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也知道语言这个蛮复杂的系统里归纳出最简单的规则,非同易事。可是至少用自己的思考去企图归纳一种道理来吧。这跟汉语动词的性质有关吧,有人也提出过,如果说“换成人民币”的话意思没有发生歧义的余地。可能一般说“换衣服”“换车”“换币”,可是不常常说“换西服”之类的说法,前者和后者有什么不同呢?前者的名词是一种普遍性的名词,衣服、车范围很大,对,抽象的,可是“西服”“人民币”之类的是有约束的,也就是说“西服”是衣服中的特定的种类,所以它是“有界”的,换有界的东西的时候,换后面加上补语,比如“成”,这样“换成(有界)+西服(有界)”,才能匹配。只说“换(无界)+人民币(有界)”的话,听话人觉得不对劲,于是听话人要确认一下要换的东西是人民币还是外币。所以一般说“换成人民币”。更体贴的话“我想把日元换成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