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讲义气”?
义气这个词,多少是带有贬义的。
中国圣贤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这里的“义”的概念是很大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义气”相对小的多,更多的只“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等等之类,正象理解的那样,“义气”似乎更多的与打打杀杀的联系在一起。这都是误解。
真正的“义”,包含很多,并不是几句话能讲的清的。兄弟、朋友、家人犯了错误,给他们指出来,帮他改正,为他们善后,和他们一起承担他们犯错带来的后果等等,这都是“义”的一部分。并不是兄弟、朋友犯了错,被人打了,也去打人家叫“义”,那叫“义气”,真正的“义”是让自己的兄弟、朋友不犯错,制止、阻止犯错,如果已经犯错,甘愿替朋友兄弟承担,而不是打回来。
水浒中的那些,并不是真正的好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其实就是天上派下来乱宋朝天下的,原著中写的很清楚,他们就是天罡星、地煞星转世。他们杀的也不都是坏人。
在中国,梁山好汉地位很高,我说的这些话又会有人点那个向下的手指了。
中国有句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在中国古人的心中,水浒的地位并不高,过去有段时间,中国宣扬“造反有理”,只要是造反的,都会被歌颂,比如黄巾、太平天国、白莲教等等,这是在歪曲历史。
. 节烈、正义的气概。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仇牧、孔父、荀息之死节,公子目夷不与楚国,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
▶ 《宋书•沈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复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 唐·柳宗元《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南阳·张公巡、高阳·许公·远,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
2. 谓刚正之气。
▶ 宋·欧阳修《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 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 《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 明·陶宗仪《辍耕录•结交重义气》:“于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
▶ 《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说,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只可惜Pullo已经在战斗中受了很严重的伤,<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再也</font>打不下去了。最后一个角斗士开始把在地上的Pullo打来打去/<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往死裡打</font>,准备<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洩憤後</font>杀了他。<strike>适</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正當此</font>时Vorenus从观/群众里跳出来,为了他的朋友挺身而出!原来Vorenus一直在看着他同志勇敢地奋<strike>斗</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戰</font>的情景。Vorenus现在是个有重要地位的政治人物,不应该公然地救助一个<strike>凶</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罪</font>犯。不过他看他的老<strike>同志</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戰友</font>Pullo这样被欺负,他<strike>十分</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終於</font>忍不住了,把最后一个角斗士杀了,然后把Pullo扶起来,离开了场馆。观众们被<strike>那个</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這樣</font>讲义气和勇敢的行为<strike>十分</strike>感动了,<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紛紛</font>给两<strike>个</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位</font>英雄拍手。
<strike>咍</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唉</font>,看完之后我都想哭了!讲义气真有一个美好的<strike>方面</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境界</font>。看那种<strike>情</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場</font>景谁不感动!因此,<strike>最</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雖</font>然我不能完全赞成<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凡事以講</font>义气<strike>那</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這</font>个概念<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出發</font>,<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但</font>我也不能完完全谴责<strike>他</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它</font>。我希望义气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可以<strike>演</strike><font color="#6ba54a"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呈現</font>的角色。
什么是“讲义气”?
有关《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做法,建议多看看一些学者的分析,一般人太主观,比较先入为主。
'太平天国'是天堂,还是ISIS,太平军是造反派,还是救世主,看看他们对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義"大多數情況下是好的。人需要朋友,朋友之間需要"仁、義、禮、智、信",程度到底有多深,每個人有自己的標準,但是違反這個的很難稱為朋友。
文章写得很好,没有改的必要。
就是有个地方写了“吃了大京”,应该是“吃了大惊”,这应该是你的笔误吧。
感觉你对“义气”很有理解,很多中国人都无法理解到你说的层次。
我不同意楼上的观点,我觉得在平民眼中,“讲义气”,明显是偏褒义的说法。人们都愿意和讲义气的人交朋友。
官场上崇敬有权的,商业圈崇敬有钱的,而对于没钱没权的平民,就崇敬这些讲义气的。
比如《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他们都是平民的英雄,却是朝廷的贼寇。
你说的很对,义气是“友谊与忠诚”的意思,或者说是“忠于友谊”。
讲义气的人,对朋友够意思,对朋友们的请求有求必应。并不会给其他朋友们带来麻烦。这样的朋友谁不喜欢呢?
并非只有出手帮忙打架的才叫讲义气,朋友落难,关键时刻拉他一把,借他一些钱,帮他办成什么事情,节假日带朋友出去玩,出手大方,这都是讲义气的表现。讲义气的人对朋友是不会吝啬的。
中国传统就是人情社会,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摆脱。为了义气,为了人情做出的违规违法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最大障碍。
“义气”这一道德观念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朋友是应该好一些,但也应该冷静对待,不可为了朋友做出违法乱纪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