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能注意到这个问题,能显示出你的汉语水平已经很高了。
这个“呢”的用法,是和整个语境有直接关系的,可能含义、作用并不只一种,要看具体的语境来决定,但总的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是:
调节、缓和语气
停顿
打官腔
打官腔最好理解,你听一听有些中国的领导讲话你就能明白了什么叫打官腔了。让人厌恶的一种说话方式,不想多讲了。
调节、缓和语气:
"虽然呢,你说并不是很在意我们,但是呢,还是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句就可以用来当典型的例句。
你可以把两个呢去掉,这个句子马上就会变得正式,“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等,这个的结构都是会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在口语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最简单的办法,一是尽量不使用,比如,只说“因为”,不用“所以”,或者只用“所以”,不用“因为”。第二种方式就是用语气词,比如:因为啊,我明天没空,所以呢,我就不来了。这样语气会缓和许多。
”虽然呢,你不喜欢“,这个呢,会让语气缓和的同时,还会给自己一种缓解,面子上的,人家都不喜欢你了,你还要去表白那一翻话,其实是件尴尬的事,加上”呢“就能起到自我缓解的作用,就算你给我一个冷淡的回应,我自说自说话总可以吧。接下来再一个”但是呢“,与这呼应,彻底缓解掉自己的尴尬。
以上,当然是要在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使用,它就有这样的功能了。当然,如果你的心境不同,你并不觉得尴尬,而是想表达,虽然你不喜欢我,但我不能会因此区别对待你,我要用高姿态来对待你,这时两个”呢“,也是为了缓和语气,让听的一方不觉得生硬。
这个”呢“还可以表达”语重心长“的语气,比如:我知道你爸爸、妈妈不应该这样对你,可是呢,他们必竟是长辈嘛,我们做晚辈的呢还是要尊敬他们的。
停顿其实也好理解,就不多说了。但相对来说,表达停顿要少些,因为停顿可能用”呃……“,”嗯“之类的时候会多些。
现在来说:所以呢?
其实这是一种询问,和你说的”连词后面加呢“是两回事了。
对于母语者来说,至少我是没有注意到”把呢加在连词后面“这种情况的,因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特点的结构,因为”呢“并不只是加在连词后面,我觉得它似乎可以加在很多词后面。比如:这个呢,我也不知道。我一直呢,都没和他联系了。等等等等。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什么特别的用法。
学习汉语,给个忠告,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用汉语语法,比如词性。英语一个词是什么词性,基本上是固定的,而汉语则不同,汉语的词性是不固定的,当然,现在的语法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力图把汉语的词性固定化,这是违背汉语规律的。
比如,”所以“,你认为是连词,所以,就简单的理解成”所以呢?“是把”呢“加在了”连词“后面。和你举的其它例子,认为是同一种结构。其实不是。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询问句,当然也可以理解成省略了的问句。
”所以“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达结果。
我吃饱了,所以不吃了。
这是”所以“的最基本功能,那么,把所有的其它部分全部省略掉,只剩下:所以……。什么感觉?
我吃饱了,所以……。
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想知道,所以什么?想知我吃饱之后的结果?因此,所以就是告诉我们结果是什么,如果省略掉结果,我们就会对结果产生疑问,或兴趣,那么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要进行询问,应该怎么办呢?对了,问:所以呢?
比如:
你请朋友吃饭,朋友拍拍肚子说:我已经吃饱了!
你问:所以呢?
你为什么要问”所以呢?“,有人会说,别人说吃饱了,当然意思就是不吃了,还用问”所以呢?“吗?人家肯定回答”吃饱了就不吃了呗。“
其实,你完全可以问:所以呢?那些没上来的菜你就不吃了吗?
”所以呢“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询问,要问”结果是什么“,这就分成两种主要情况,一种是,当别人前面讲了一大堆的因为之后,你很想知道知道结果,所以问对方”所以呢?“。
另一种就是质问,比如:
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你的朋友遇到一个美女,就和美女去看了,把你放鸽子了,你质问你的朋友,你的朋友说说了“那个女孩很可怜,男朋友把她抛弃了,我是怕她想不开……”等等之类,你就可以说:所以呢?(这个“所以呢”很明显就是一种质问,你并不能接受他的那些理由,甚至根本不相信他说的那些理由,你等于在说,那样你就可以放我的鸽子吗?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
汉语和英语其实本质是相同的,一个词可能有许多的用法,但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比如“人家”,许多人认为它表示撒娇,其实,它没有这个功能,它表达的“别人”,明明说的是自己如何,却说成“别人”如何,再加上撒娇的语气、神情才表达的撒娇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与含义,但在不同的语境之下,自然有了不同的含义。
“呢”,是个语气词,它的功能就一个,表达个种语气,而不同的语气是有含义的。语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含义也就变化多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