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邯郸学步”的用法 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这个成语? 1. 我从来没有机会跟其他英语母语者,结果我采用了一些“中式英语”不正确的说法。真邯郸学步! 2. 很多年轻中国人太习惯了西方文化,甚至他们邯郸学步忘了自己的中华遗产! 3. 我原来会弹吉他,来了中国以后才发现了琵琶,从此我完全陶醉在我学会琵琶的梦里。现在呢,我弹琵琶弹得不错,但是却忘了怎么弹吉他!太邯郸学步吧! 这三个例子适合使用邯郸学步吗?能不能给我一些其它的例子吗?(越现实越好)。谢谢!
2016年10月31日 10:26
解答 · 18
1
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1. 意义(meaning) : 比喻盲目地模仿别人不成功,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也丢了。Copying others, one loses one's own way. 2. 成语故事(Set Phrase Story ):中国战国时代,有个燕国的人,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学习起来,结果不但没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Around 2,000 years ago there was a young man who lived in the kingdom of Yan. One day, he went to Handan, the capital of the kingdom of Zhao, and saw a person walked so beautifully and gracefully. Then, he studied the way Handan's people walked. However, he forgot how to walk himself finally. 3. 近义词:生搬硬套, 东施效颦, 鹦鹉学舌 Citation: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 《Oxford 英汉汉英词典》 3. 百度词典. http://dict.baidu.com/s?wd=%E9%82%AF%E9%83%B8%E5%AD%A6%E6%AD%A5 # My advice: 我认为,你第1句用 “邯郸学步”不合适,但第2、3句可以用。“邯郸学步”有丢掉已知学问的意思,而第1句的那位主角,本来就不会英语,又怎么邯郸学步地丢掉英语呢?所以,不建议第1句用邯郸学步。To me, it's inappropriate to use 邯郸学步 on 1st sentence, but it's fine to use it on 2nd and 3rd sentence. Because, 邯郸学步 has meaning of losing one's own way, and he or she on 1st sentence has never talked to any English native speaker. So, how can he or she lose his or her proficiency in English?So, it's inappropriate to use the set phrase on 1st sentence. *** Example: 狂热追捧西方文化的国人,邯郸学步,对传统文化生疏,对西方文化也成了脑残式的鹦鹉学舌,只懂得戴上西方文化的“鬼脸”,扮演着东方的“小丑”。 (From : 万圣节变“儿童鬼节”戕害孩子,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61026/u1ai9860536.html)
2016年10月31日
1
One example here for you to refer to! From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9862?dailypop "但陈天桥的业务转型过于猛烈,新业务拓展投入太急太大,对游戏业务放下太快太猛,以至于最终成了‘邯郸学步',新方法没建立起来,老方法倒丢了。”
2016年11月1日
1
第一,真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其中的“不可思议”是不是成语,很难说,那怕成语词典上有它,我也不觉得它是个成语。 第二,成语和普通词语在语法功能是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些成语相当于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或动词,或副词,而的“不可思议”可以理解成“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可以使用“真”、“真的”来修饰。 第三,象”邯郸学步“之类,说是成语,更象典故,使用典故,的目的就是不想重复许多的话,知道这个典故的人便会马上明白。因此,你可以看到许多成语会用成:你这是……,这就是……,那就叫……,你不要……等等,把它们当成一个名词来使用,因为它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故事。 因此,说成”这是邯郸学步。就足够了,根本不用后面再加上“我把原来的技术都忘了”之类,那是画蛇添足的用法。 第三、把“生搬硬套, 东施效颦, 鹦鹉学舌”当成邯郸学步的近义词真是有创意,这四个词几乎没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勉强可以认为“生搬硬套”和“鹦鹉学舌”有些关系。 生搬硬套,强调把某种作法不管适合不适合硬要用在另一个事物上。 鹦鹉学舌,强调不脑筋,人云亦云。 东施效颦,强调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别人,模仿别人,结果被人耻笑。 邯郸学步,强调学了别人的,丢了自己的,结果别人的也没会,自己的也丢掉了。 试问,这四个成语有什么相通之处?真不明白。 第五,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给的例句,全部错误,因为你错误的理解了“邯郸学步”,“邯郸学步”的语义重点在“别人的没学会,自己的还丢掉了”,而不是“学习别人的,丢掉自己的”,所以,“邯郸学步”是一个贬义词,你学琵琶至少学会了,虽然吉它有些生疏但却不是琵琶没学会,自己的吉它也不会了。所以,是不对的。 “中式英语”也是一样,学了英语,并不会忘了汉语,哪怕是到了国外了几十年,真的忘了汉语,那也不是邯郸学步,因为那是个典故,典故里是怎么说的?喜欢别人的走路,不喜欢自己的,这是其一,其二,学的是走路,而不是其它技能,走路是人的本能,天生的,需要学吗?不需要,所以,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嘲笑的是那些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的东西没人家的好,总是去模仿别人了,而忘了(丢掉)自己本来就有的好东西。我们学英语的目的,不是这样,国外生活久了,母语忘了,那也不是这样。 只有第二个例子接近正确,许多中国人崇洋媚外,觉得外国的月亮都要比中国的圆,瞧不起中国传统文化,但这样用这个成语并不正确。因为这些年青人也没有学会西方文化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根本就学有学会,根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谈什么邯郸学步啊?他们连自己的好东西都没有,根本谈不上“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东西”。 事实上,邯郸学步这样的成语能用到的地方并不多,口语中就更是很少用了。
2016年11月1日
1
要是人们盲目地邯郸学步的话,结果连自己原来的技能也丢掉了。
2016年10月31日
1. 我读第一句话,只感觉说者是学英语的人而不是英语母语者。如果,你要表达说者是英语母语者,建议你重新造句。 2. 嗯,我有听说过:很多人长时间住在国外,会感到他们的母语能力下降。我感觉这个语境可以用邯郸学步。
2016年10月31日
顯示更多內容
還沒找到你要的答案嗎?
寫下你的問題,讓母語者來幫助你!